您现在的位置: 银杏叶 > 银杏叶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谷雨品茗倪云林的茶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15 13:16:51

我很喜欢倪云林的画,也很喜欢他这个人。

在他的画里,远山泼着墨,林岸泊烟渚;水滨萧瑟,茅亭空空。不是一幅,几乎幅幅如此,仿佛能透过画卷,看到倪瓒心中的故乡——恬淡清高超脱洁净的太湖风光。

名士往往有些怪癖,倪云林的怪癖尤甚,历史上关于他的奇葩事迹记载得太多,我也就不在这里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保证让你大跌眼镜。只想说,这个世界,装风雅容易,真风雅很难,难就难在,如倪瓒那样真的不在乎,真的很在乎。不在乎的是凡俗尘世的一切,在乎的,只是自己内心那一点点细腻微妙的感受。

当然,倪瓒作为一位怪才,不仅画风独树,还拥有中国文人雅士非常称道的超挑剔感观味觉,对吃对喝有着超乎寻常的细致(洁癖)。他留下了一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和他的画卷一样,有不染烟尘清新简淡的仙气,也有孤芳自赏佶屈荒寒的诡气,记录的依然是他的家乡太湖一带的风味。

今日谷雨,最适品茗(也可下酒),不如我们就从喝茶开始,了解一下倪云林的美食世界~~

橘花茶[茉莉同]:

以中样细芽茶,用汤罐子先铺花一层,铺茶一层,铺花茶层层至满罐,又以花蜜盖盖之。日中晒,翻覆罐三次,于锅内浅水熳火蒸之。蒸之候罐子盖热极取出,待极冷然后开罐,取出茶,去花,以茶用建连纸包茶,日中晒干。晒时常常开纸包抖擞令匀,庶易干也。每一罐作三四纸包,则易晒。如此换花蒸,晒三次尤妙。

准备一个敞口有盖的汤罐子,将细芽茶和橘花(茉莉花),交替着一层一层地铺入罐中,直至满罐。并扣上罐盖,密封后放在正午太阳下曝晒,并在曝晒过程中将汤罐翻覆三次。然后,将汤罐放入锅内,用浅水慢火蒸熏。等到罐子盖很烫的时候从锅里取出,置放至完全冷透后再开罐取茶去花,并用建连纸(南京出的某种可以折叠起来纸?还是建莲做的纸?)包好,太阳下晒干。晒时,需常常打开纸包抖擞,使其能更快地干燥。另外,还得注意,为容易晒制,每一罐的茶量以“三、四纸包”为准。为使花香浓郁,得换花蒸晒,以三次为好。

莲花茶:

就池沼中蚤饭前初日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缚扎定。经一宿明蚤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干。如此三次,钖罐盛口收藏。

在早饭之前,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在池塘中选择将开未开的荷花,用手指拨开花瓣,将茶叶放进花苞之中,要放满。

然后,用细麻绳把荷花扎紧。经过一天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就连茶带花一起摘下来,从荷花中取出茶叶,用纸包好晒干。

这样重复将同一撮茶叶三次放入荷花之中,三次取出,三次晒干,才算炮制完成。

前煎茶法:

用银茶铫煮水,候蟹银动,以别器贮茶。倾铫内汤少许,浸茶没,急用盖盖之。俟浸茶湿透,再以铫置火上,俟汤有声,即下所浸茶。少顷便取起,又少顷再置火上,才略沸便啜之。极妙。

用银叉铫煮水,煮到水中有蟹眼状的水泡泛起,此时水性最活,最适合泡茶。但不可以久沸,此时要取下银茶铫,倒入放有茶叶的盖碗之中,使水没过茶叶,迅速盖上盖子。

然后,再把银茶铫挂在炭上继续加热。待到听见其中的水发出声响,将刚刚浸泡的茶叶投入其中。略过一会儿就把茶铫取下来,再过一会儿,把茶铫再挂回去,刚刚沸腾时,就可以享用了。

香橼煎:

用香橼旧者亦皆去穰及囊,切作丝,入汤内煮一二沸。取出沥干,别用蜜入水少许,每蜜一两入水一钱,于银石器中熳火熬蜜熟,以稠为度。入香橼丝于内略搅,即连器取起。经一宿再熬,略沸即取起。候冷再一沸取起,俟冷入瓷器贮封之即可。少入蜜作荐酒用,作汤则旋入别蜜。

用放陈了的香橼(香圆、佛手柑),去掉内穰和囊,切成丝状,放在水里煮到沸一两次,取出沥干水份,用蜜加一些水(蜜一两水一钱),在银制的器皿中小火熬煮至蜜熟(比较粘稠的程度)。

再放入香橼丝略略搅拌,然后连着煮锅一起端起,放一个晚上再熬。只要稍微煮开就取起,等冷后在煮开一次再取起。待到冷了以后放入陶瓷器皿中密封储存。可以用来下酒,如果要用来作汤,可以再加点别的蜜。

谷雨/雨生百谷

我此生的梦想,大约就是在倪瓒的山水世界里,和伴侣赏花闻香,煮茶品茗,摹画诵诗,虽然没法有倪云林那样的高冷清雅,但山水和美食,确实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荡涤人心的净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10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0 银杏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