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扬州,可是绝对的烟柳繁华地。一条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滋养了扬州的千年岁月。
它曾气派,以至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它曾狂傲,惹得大文豪感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甚至有人为它放狠话:“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岁月悠悠,这份繁华、熙攘逐渐被慵懒、娴静取代。
▲扬州夜景。摄影/张卓君
世人只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认为杨柳依依、烟雨迷蒙的水墨感才是扬州的最佳打开方式,殊不知,扬州的秋,更是迷人。
因为,一入秋,扬州就变成了广陵。
它,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耀眼很多人知道如云似雪的琼花是扬州的市花,却忽略扬州还有市树——银杏。一入秋,扬州便被满城银杏涂抹成耀眼的金色。
难得的是,扬州不同地方的银杏,还各有风姿。
“一抹残阳染杏黄,风斜石塔乱幽霜”。在,可看古刹、观秋水、赏银杏。
大明寺,以前叫“栖灵寺”,是古时扬州第一名胜。
相传隋朝年间,杨坚下诏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扬州所建佛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
青砖黛瓦旁的银杏,可能比这一墙一瓦年岁更久。秋风乍起,吹起银杏叶片缓缓飘落,古刹看起来更佛香缭绕、古朴厚重。
在纪念史可法的里,有两株乾隆时期便栽在园中的银杏,每到深秋,叶片落在甬道上,像一层细密的金色毯子。
肃穆祠堂记载了名士传奇,百年银杏无言相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时间好像静止了。
漫步其中,让人倍感历史的厚重。
在的“黄金大道”,主干道两旁千余株银杏树像一座金色森林,一度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四条银杏景观道之一。
金色的除了银杏,怎么能少了“秋菊”呢?
自古以来,栽菊、赏菊、品菊便是扬州人的金秋盛事,历史上还曾出现过“十里栽花算种田”的盛况。
扬州的角角落落,是被菊花染香的。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清寒傲雪,为花中四君子,明媚温暖的颜色、舒展的姿态,洗尽了扬州城秋天的寂寥。
它,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明艳!,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何园的主人,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家族,一步步由封建走向开明……
何园,铭刻了他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就像红楼里的贾府,何园也是中西合璧,既有南方园林的清雅秀美,也加了很多西式元素。
比如何园的正厅“与归堂”,中堂不是传统的太师壁,而是用大块玻璃映出的厅外竹石。西式通透的玻璃与中式庄重的梁架搭配,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和沉闷,洋溢着开放和明快的情调。
更现代的是,设计者把住宅区和园林区拆开,实现了功能的分区,很好的平衡了园林之美和住宿之便。
每年深秋初冬,何园的枫叶转红,一片迷人的血红色为这座古老的园子增添了几分明艳。
青砖绿瓦的何园里,这些红色就像点睛之笔一样,让何园重焕生机。
它,是瘦西湖的多情温柔到扬州,哪能不去瘦西湖呢。
湖如其名,瘦西湖狭长蜿蜒、时宽时窄,相比烟波浩渺的西湖,瘦西湖确实更具一份清瘦神韵。
瘦西湖名字的得来,相传是在乾隆元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忍不住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隋唐开始,瘦西湖一带陆续建园,到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时,这里达到鼎盛,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
▲瘦西湖航拍。摄影/凤凰涅槃
如今的瘦西湖依旧美艳动人,四季还有不同的时趣:春有中国扬州万花会,夏有荷花节,秋有菊花会,冬是腊梅展。
▲瘦西湖的春秋
茅以升曾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瘦西湖上的。
▲五亭桥。摄影/扫雪
▲夜晚的五亭桥。摄影/张卓君
静卧瘦西湖上,在2.4米宽的桥上,抚过24根栏杆。单曲拱桥、汉白玉桥栏,飘逸俊秀。
水光、云天、静月、闲花,穿越时间的洪流,“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依旧不褪色。
,面积虽小,旨趣不小。
个者,竹也。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满园青竹闻名,斑竹、紫竹、苦竹、晏竹、龟鳖竹、罗汉竹……苍翠欲滴,看得出园主品位不俗。
错落有致的水池被假山灵巧分开,不同季节的植物在这里蓬勃生长,转个弯,可能就经历了四季。
它,是东关街的古韵盎然一条,十里扬州路。
一千多年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代的扬州诗性飞扬、热闹华美。
现今扬州,在五百多条纵横交错的街巷中,东关街最古老也最繁华。
回环曲折的巷子里藏有唐宋城址、明清会馆、官府衙门,有富商私宅、英雄故居,也有才子佳人的故事……
年7月,东关街获封“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金字招牌挂上了东门城楼。
它,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讲究早茶
扬州人喝早茶,是认真的!
从茶水到点心、从凉菜到炒菜、从调味小碟到主食……餐桌上慢慢垒起“小山”,一餐早茶就是一桌完整的筵席!
先饮一杯茶,神清气爽舒筋骨,再来一碗“烫干丝”佐茶,干丝的细腻口感中和了茶叶的苦涩,人生的高光时刻,大概也就如此了。
扬州有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三家老字号茶社承包了扬州人的早茶。
富春的包子、冶春的细点、共和春的饺面,是各家的拿手绝活。
花式包子宛如盲盒,除了网红款蟹黄汤包,还有豆腐包、三丁包、五丁包;
“金刚脐”形似阿拉喜欢的老虎脚爪,烤的金黄、入口酥嫩。再配上甜甜的京果粉,是圈粉老少的老牌美味;
“翡翠烧麦”美到不忍心下筷,绿色内馅儿在薄如纸的面皮包裹下若隐如现,好像一块翡翠白玉;
千层油糕和翡翠烧麦并成为“扬州双绝”,也是吃早茶的必选项,糕体足足有64层,每一层用糖油隔离,吃起来软糯香甜;
泡澡、修脚
说到扬州,“三把刀”是一定要提的,“厨刀”、“理发刀”和“修脚刀”,刀刀不可辜负。三刀可以看得出,扬州人,真的会享受、懂生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扬州人会走上街头兜一兜,泡个澡、修个脚,也就是扬州特色的“水包皮”。
据说,以前扬州人外出谋生,靠跑码头走江湖。而无论哪个码头,凡擦背、修脚、打手巾把子的,以扬州人手艺最厉害。
与北方的澡堂不同,扬州的澡堂极具地方特色,泡澡最大的特点集中在“泡”上,必须在大池子里泡够一定时间。
搓背师傅擦背按摩、修脚师傅负责修脚,在不紧不慢的氛围中,只觉浑身轻松舒坦!
来到扬州,一定要泡个澡体验下啊喂!
扬州或许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世界美食之都”却是实至名归的!风味糕、蟹壳黄、月牙蒸饺、双麻酥饼、咸鸭蛋、肴肉、盐水鹅、炒肉馅团子……真叫人胖的理由充分、胖的心甘情愿!
扬州炒饭
扬州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性格,从一碗“扬州炒饭”就可见一斑了。
在,扬州市烹饪协会就出台了“扬州炒饭”的标准,一碗正宗的扬州炒饭需要:“白籼米、草鸡蛋、水发海参、熟草鸡腿肉、熟精火腿、水发干贝、上浆湖虾仁、水发花菇、熟净鲜笋、青豆;调料包括香葱末、湖虾籽、精盐、绍酒、鸡清汤、色拉油。”
这绝对不是一碗普通的火腿蛋炒饭可以糊弄的,要吃正宗的扬州炒饭,还得跑一趟扬州!
浇头面
据明代万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饮食毕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表……”也就是说,“扬郡面馆,味甲天下”!
在乾隆年间,扬州已研究出十多种浇头面了。阳春面、炒面、煨面、盖浇面……扬州的面,花头真不少啊。
扬州煨面▼
阳春拌面▼
虾籽饺面▼
还有街头巷尾偷偷飘香的仿佛在霸气宣告,没有一只鹅能游的出扬州;
宛如一只只金色小太阳的,被烘烤到酥脆,带一点焦香,一不小心就能吃得满手渣;
“秋风起兮木叶飞,扬城水兮鲈正肥。”入秋了,扬州的到了肥美的季节;
“前日扬州去,酒熟美蟹蜊。”,连文豪梅尧臣也为扬州肥美的赋诗;
一入秋,扬州就像穿越了千年,处处透着让人舒服的慵懒氛围。
何园的枫叶红了、大明寺的银杏落了、瘦西湖正泛起涟漪、东关街已灯火阑珊……满城的秋色已经准备好了,就差你了。
周末就去一趟江苏,奔赴扬州吧,吃早茶、泡澡堂、赏秋景、尝美食!让闲适的古城消解内心的焦虑和浮躁,让生活有机会慢下来。这,才是人生滋味啊。
编辑/Amber
图文/网络
设计/Zuri
商务/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