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69)
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对柴胡作用的原始记载
要理解柴胡,就要首先看看古人对它的原始记载,这样的记载没有经过文人的修饰,联想,附会,直接来源于观察和实践,所以保真度高。
这一段说的,来自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
柴胡,又名地熏。味苦,平,无毒。
当然,后世认为柴胡也是有禁忌的,认为阴虚火炽者勿用。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者用什么呢?用银柴胡。
治心腹。
这是在说柴胡的主要作用部位应该在心腹之间。能去肠胃中结气。对此《诸病源候论》的解释是,结气病,乃忧思所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应该是指气滞于肠胃的情形。
可去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这个推陈致新,我们在本经“大黄”一章中也遇见过,意思是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力量。
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轻身就是邪去身安,一身轻松的意思,明目,益精待考,不可轻信。
简单来说,这段记载涉及了柴胡最重要的几个作用: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推陈致新。
不再煎,能发汗,可解三阳之邪热;再煎,可除少阳之邪热
其实柴胡并非仅仅只能用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也具有打开皮肤腠理,发汗解表,解太阳、阳明热的作用。
奥秘在于不再煎,和再煎。
所谓再煎,意思就是把中药熬好后,将药渣捞出来,再熬几分钟。
以,小柴胡汤的煎法为例:
用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渣滓,再煎取毫升。
这就是去滓再煎法。
不再煎时,柴胡药效直达人体的外壳皮肤腠理,具有开腠理,祛表邪,退热的作用,代表方剂有柴葛解肌汤,柴胡桂枝汤。
再煎后,柴胡的药效则集中于半表半里,半表半里是在哪?大概就在胸胁,膈,季肋这些位置。所以你看柴胡剂,在使用去滓再煎法的时候,必有心下,胸胁,膈,季肋这些位置这些部位的苦满不适感。
不再煎时,柴胡主要作用于皮肤腠理,可开腠理,发汗,解表,退热,当再煎后,柴胡主要作用于半表半里,具有缓解膈肌紧张状态,缓解胸胁部位的气机郁滞,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的作用。
这也是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柴胡具有保肝作用的原因,因为,它能使得胸胁部位的气机出入恢复通畅。
一般来说,使用醋炙的柴胡,也可以起到类似于“去滓再煎”的效果。
柴胡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我现在使用柴胡最多的地方,倒不是退热和保肝,而是解忧,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
我经常取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合用,用来治疗失眠,烦躁,以及窦性心动过速,频繁房型、室性早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柴胡的镇静安神、抗焦虑实验,现在也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但是其更深机理仍待进一步探索。
柴胡的其他作用
柴胡还具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的能力,所以常被用于治疗气虚下陷,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重坠,胀满。
在人参、甘草、白术、大枣、生姜等益气健脾之品,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之药中,稍稍点缀些升麻和柴胡来升举清阳,整个方子就有了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效果。
正因为柴胡其性升、散,所以有医家认为它会劫肝阴,阴虚风动者,阴虚火旺者当少用柴胡为妙。
黄继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