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简介
“天然氧吧”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1。28,~31。46,东经。12,~。12,),是中原通向江南的要冲,区位优越。东与商城县毗邻,南和湖北省的麻城市、红安县接壤,西同罗山县及湖北省的大悟县交界,北与光山县相连。新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县森林覆盖率71.2%,空气中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1.4万个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新县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图片源自网络---新县全景)
“红色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被称为“村村有烈士、户户有将军”的河南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孕育出许世友、李德生等43位共和国将军(包括上将2位,中将4位,少将37位)和50多位省部级干部。六、七十年代,共和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中先后有三位是新县人。在血与火的岁月中,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生命,留下了徐先前、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图片源自网络----新县博物馆)
“旅游景区”红色旅游---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及鄂豫皖省委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医院、吴焕先故居、李德生故居等。(图片源自网络---新县红旗飘飘)
生态旅游---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江淮铃生态园、天台山风景区、黄毛尖风景区、杨高山古银杏园、九龙潭、西大山等。其他景点---河棚新石器遗址、赛山寺、凌云寺、宋冲民居、韩山民居、毛铺民居、关寨。(图片源自网络--新县金兰山)
新县茶史
历史上,新县的茶文化和佛教文化曾经盛极一时。明嘉靖初,“开长潭山险之路”后,新县形成集市。咸丰年间,通往新县的要道“百年来肩挑贸易之夫不绝于道,商业最盛,为光山第一富区”。唐天宝十四年(年)春,中国茶道的奠基人—“茶圣”陆羽从天门到隋州,由知州刘长卿陪同到达信阳,经罗山、光山、商城、固始等地,边走边考察,边品尝边收集茶叶标本。他返回时,曾在姚冲客栈停留歇息,得以品尝光州的云雾茶,并通过姚冲“茶马古道”到达今新县境内的白云山、余北山,过穆(木)陵关,而后抵达黄州返回。后来著成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在这本书中他对豫南茶叶品质进行分析,得出“淮南茶,光州(光州属于今天的信阳光山、新县一带,义阳郡属今天的信阳狮河区和平桥区一带)为上,义阳郡、舒州(今安徽舒城)次,寿州下,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湖北黄冈)又下”的结论,为后世研究豫南茶产业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图片源自网络---大别山人出品)
新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层峦叠翠,溪流纵横,风景秀丽。该地土壤多为黄棕壤和沙壤,土沃质松,呈微酸性。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具备茶树生长所必备的适宜环境,加上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茶叶生长。清乾隆《光山县志》载:“宋时有茶场,每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是光邑产茶旧本之地。”沈括著《梦溪笔谈》卷十二中云:“光州光山买茶二十二万八千零三十斤,卖钱一千一百六十八万九千三百四十八贯……”故新县产茶量较大,位于豫南之首。(图片由新县七龙山茶庄提供)
新县茶叶的种植和采摘制作
新县是河南省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区之一,也是信阳毛尖主产区之一。所产毛尖其形紧圆细直、香气浓郁、汤色明澈、味道浑厚,主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度。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县大面积开荒种茶,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全县年产干茶万千克,比较出名的品种有:龙眼玉叶、七龙雀舌、新林玉露、水口炒青、燕窝毛尖、金兰银杖、南冲赛山茶、连康玉芽、香山翠峰、雾云碧绿、沙窝胡山茶、浒湾樟鹿山茶等。(图片由新县陈店茶场--首府路店提供)
茶叶采摘从3月下旬开始,到9月中旬停止,约6个月。按季节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而明前茶,又有贵如金的名号。所谓明前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而且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芽叶细嫩,色翠香幽,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才会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新县跟麻城、安溪、长坑是明前茶的主产地。(图片由新县八里黄磊提供)
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夏茶5月底6月初开始采摘,持续一个月左右,品质次于春茶。秋茶8、9月间采摘,采量少,主要留叶养树。茶叶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生锅、熟锅、初烘、摊晾、复烘、拣剔、再复烘、储存8道工序。(图片由新县八里黄磊提供)
新县茶场主要分布
新县茶场主要分布在八里、陈店、香山等。
新县八里畈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据陆羽《茶经》记载:“此地易产茶”。该镇群众有浓厚的种茶意识,多年来形成户户有茶园,村村有茶场,被李德生亲笔命名“中原茶叶第一乡”。这里山峦叠翠,群峰俊俏,云山雾海,松柏森森,景色迷人,相传唐代法师比丘自云南携茶种云游至此,被山色所迷,遂建梵王禅院于山上,种茶在此,茶树长成结籽坠地而不采致使茶树得以旺盛繁衍至今。茶树冠面高大,枝繁叶茂,芽壮多毫,是生产特种绿茶的上乘原料。(图片由新县七龙山茶庄提供)
著名的“龙眼玉叶”,年由河南省茶叶专家钱远昭在新县八里畈乡的七龙山创制。因其外形扁平削似玉叶,光滑匀其带“龙眼”,故取名为“龙眼玉叶”。工艺流程:鲜叶摊放、青锅(抖、带、抓、捺、压)、摊晾回潮、煇锅(捺、搭、摊、抓、扣、压、磨)、摊晾包装。品质特征:扁平尖削、光滑匀齐似玉叶,金黄色茸球如龙眼,香浓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醇,叶底匀嫩成朵。
(图片由新县七龙山茶庄提供)
新县七龙山茶庄位于潢河南路爱心园交叉口,联系方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