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期考核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对研究生入学一年半以来的学习与科研状况的重要考核。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上海大学关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首次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硕士中期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美院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势,打造特殊时期的培养保障体系。
本次参加中期考核学生人数人(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线上考核环节与以往线下考核模式紧密相扣——从作品提交到专家评审,基本复刻线下中期考核流程。同时突破了传统线下展览空间的局限性,最大化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研究生研习成果。最终,各专业方向线上评选出21名研究生优秀作品,通过“上美美术馆”的方式进行特别展出。
作品名称:《疫-勇士》
作品尺寸:cm*cm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沈波
作品描述:当前,全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军队医疗工作者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成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的中流砥柱。此件作品就是为了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赶赴武汉抗击疫情而创作,着重体现的是人民军队的义无反顾,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必胜的信念。
作品名称:《一带一路-我与我的非洲朋友1、2》
作品尺寸:cm*cm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沈波
作品描述:此幅作品描绘的是在参加年五月在非洲津巴布韦参加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非中交流展,在为期半个月的艺术交流中,感受到了来自非洲原生态的魅力,以及非洲人民的热情、我也在这次活动中认识了很多非洲友人,作品通过一个系列的纪录片式的描述自己踏足非洲大陆的亲身经历。
作品名称:《上海印象系列》
作品尺寸:四尺一张,四平尺3张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沈波
作品描述: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所在,如同王朔笔下的北京,老舍笔下的济南。上海似乎是个中国人生活不可避免的城市,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上海对于任何人脑海中的印象都各不相同。夜幕降临后的魔都,那些存留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弄堂成为作者表现的对象。
作品名称:《莅世望博》
作品尺寸:cm*cm
作品类型:综合材料
作者:沈波
作品描述:本作品是对年上海expo的回忆内容,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呈现出一种从世博馆室内望向室外的情境。是现实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历史对于现实的见证。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金色篇章。
作品名称:《松颂》
作品尺寸:cm*97cm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山川与青松相生相融,相辉相映,气韵生动,如诗如歌。是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对松的感受伴着青山,伴着云烟。松树可以舒展伟岸或逸出俏石之间千姿百态,或立于悬崖之上坚挺不拔,物境变幻,灵秀生动。笔墨的浓淡,干湿透着幽光,青山云雾氤氲。愿是这样的意境:山色云影飘逸悠然,巨石青松巍然不动。
作品名称:《光色》
作品尺寸:69cm*69cm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在浩瀚宇宙中,光让我们感知宇宙的深度,黑色是宇宙深处的颜色。白是光的颜色,影影绰绰,光洒山间。是我一直以来对光感的追求。因为光,感知到了时间,认识到黑的深度。光照出了万物的形状,颜色与层次。照出心中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作品名称:《风吹深林雾》
作品尺寸:25cm*60cm*3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深林是幽深寂静的。往往是这最空寂幽冷中萌发着生机的境界。宇宙就像深林一样深邃,空远。好像一切都融化在这寂静幽深之中。把自己从这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这一刻,刹那就是永恒。深林,是我内心对安静世界的向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作品名称:《林中苔,水底石》
作品尺寸:69cm*23cm*3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水和天空是两种虚无。水中倒影,会感到世界的虚幻,惊惧于无限的空间。水是青绿,青绿是天光水色,它是静谧深邃的色彩。午后,太阳照进湖底,松木,青苔气息阵阵浮动。山水,有了光,便是这般梦幻空灵。天荒地老。
作品名称:《松风》
作品尺寸:25cm*60cm*2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深冬的枫叶一片片凋落,树木罩上了赭石的颜色,浅浅疏疏,唯一一抹青松依旧,它气象高古。组画《松风》是对冬季的一个寄托。“夫天地之间,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空亭是代表过客。漫漫四季,不停变换,今时之景,只是匆匆一眼,但却是噪杂世界里,最安静的一抹绿。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作品名称:《松风片帆》
作品尺寸:69cm*69cm
作品类型:国画
作者:陈祥云
作品描述:“扁舟不可泊,任意随水流”。“虚亭藏白云,野鹤度幽径”。两句小诗有着人间风烟,自由的心灵随世界盘桓。人也净,心也净,秋也净,天也净。天地苍茫,世间的一切犹如一叶扁舟,在水中闲度。这样风高气爽,天地祥和,自由明朗的小世界。
作品名称:《村道》
作品尺寸:cm*cm*2.2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沈如意
作品描述:这幅作品中的物象很多,且细节丰富,要如何去处理这些物象的关系是我在这张作品中主要思考的问题。主次关系,明暗关系,远近关系,冷暖关系。不能让所有的物象都处于视线的焦点,不然画面会非常凌乱,必须要懂得取舍。而不是视线走到哪里,画笔就描绘那里。
作品名称:《秋》
作品尺寸:cm*cm*2.5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沈如意
作品描述:银杏叶的亮黄和枇杷树的暖绿是独属于秋天的颜色。构成它们所有的毕竟只是一个个色块,色块之间互相影响,有时候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一个局部,在所有色块中并非有那么明亮。只有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才能知道它在那个世界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作品名称:《角瑾》
作品尺寸:29.6cm*23.7cm*2.5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沈如意
作品描述:古典艺术在描绘一棵枝繁叶茂的植物的时候,通常都用一片片清晰可见的叶子来表现。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十分局限,画家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再现出这棵植物,因为首先用画笔巨细无遗地描绘出所有的叶片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抽象的概念去观察,以叶子聚成块状的形式去画则会轻松许多。在这张作品中我尽可能用松动的笔触去画,而不是小心翼翼地去描绘每一片叶子。
作品名称:《桃林》
作品尺寸:82.7cm*61.5cm*2.5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沈如意
作品描述:在这幅作品中我用抽象的点状画法去画,一点点画出来,也是把原本的形体破掉。归根到底,这种方法就是把头脑中的固有概念抽离。桃树是一个很明确的物象,但要细致地去描绘清晰,尤其是地面的落叶很容易就会陷入表面。
作品名称:《蛋糕》
作品尺寸:29.6cm*23.7cm*2.5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沈如意
作品描述:这张写生是先从画面中心开始画的,边画边逐渐往四周延伸。蓝莓、奶油霜、蛋糕、白瓷盘,这些全部都是圆形的物象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面。物体固有的颜色处在不同的地点有完全不同的色彩倾向,这种微妙的变化是我尝试去记录的。自己做一个蛋糕,再自己画出来,是种有趣的体验。
作品名称:《大场系列-光》、《大场系列-最初的记忆》、《大场系列-南大路》、《大场系列-相望》、《大场系列-真夜中自省》、《大场系列-铁道路口》、《大场系列-北路街口的黄昏》、《大场系列-你我的故事》
作品尺寸:
30cm*40cm*2cm、30cm*40cm*2cm、
30cm*30cm*2cm、20cm*30cm*2cm、
45cm*80cm*2cm、30cm*40cm*2cm、
20cm*90cm*2cm、20cm*90cm*2cm
作品类型:油画
作者:唐诗尧
作品描述:《大场》系列是我近半年来一直持续创作的主题,缘起非常简单,仅是一次走在南陈路的经历,强风吹拂,像海底起伏鼓动的力量。树影和路灯光线的交相辉映,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偶然的一次“起风”,使我开始用心观察大场之中的一景一物,并以此作为我的灵感源泉。本科开始我便一直生活在大场,至今已有五个年月,这里仿佛我第二个故乡。虽然它未必展现的多么光彩耀人,但日复一日的生活记忆仍旧烙印在我的心中。
作品名称:《轮回》
作品尺寸:30cm*30cm
作品类型:版画
作者:徐亦萱
作品描述:在作品中尝试将具象的物体融入一些意象的表达。在技法的使用上,通过液体药墨和水溶剂的不同浓度配比,创造出不同深浅明度的肌理层次,以表达岁月流逝的年代感,与此同时叠加的一个半透明的层次,给人留以想象的似是而非的空间感与画面纵深感。
作品名称:《瓶境1、2、3》
作品尺寸:55cm*80cm、41.5cm*29.5cm、55cm*40cm
作品类型:版画
作者:徐亦萱
作品描述:在这一组系列作品中,以瓶子的组合作为创作主体,将瓶子与光线折射的投影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注重画面中的形式构成感。在药墨技法的使用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从作品一中仅使用纯度最高的药墨,到第二、第三张作品中液体药墨的浓度进行了分步的调整,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灰层次。
作品名称:《生生不息》
作品尺寸:43cm*49cm
作品类型:版画
作者:徐亦萱
作品描述:这张石版画作品中使用了液体药墨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以及刮、刻、蚀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于液体药墨的浓淡比例调节,所产生的肌理纹路的疏密的不同,在画面中形成黑、白、灰的层次关系。画面中也注重通过物体的外形轮廓(剪影)来创造画面的构成形式感。
作品名称:《梦的遐想》
作品尺寸:30cm*40cm
作品类型:版画
作者:徐亦萱
作品描述:这张作品是以同一块石头进行了四次印制,分别是同一块石头上的两次套色以及双向(翻转)的印制。在液体药墨的探索过程中,使用了油性媒介剂与药墨的配比,结合刷子的使用,使得药墨的分子颗粒性更强,制造出了更具表现性的笔触肌理。
作品名称:《智慧》
作品尺寸:65cm*30cm*25cm
作品类型:雕塑
作者:张秋阳
作品描述:一次以女青年为模特的雕塑胸像技法研究,试图以简洁的方式处理形体和的空间关系。雕塑实践中,雕塑对象作为三维实体,拥有复杂的形体关系,使用简单的几何平面与线条概括复杂的空间关系,抓住塑造对象的重点,是本次实践的目的。
作品名称:《峯》
作品尺寸:45cm*30cm*28cm
作品类型:雕塑
作者:张秋阳
作品描述:作品主体有一大一小两只牦牛,牦牛幼崽在大牦牛的庇护下露出天真的神态。大牦牛的眼神直视前方,戒备周围可能的危险。作品尝试使用山石的轮廓表达动物形体,突出大牦牛为幼崽提供的安全稳固的生存环境,在角与身体叠加处,利用负形处理矛盾的空间关系。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作品名称:《胜利舞步》
作品尺寸:38cm*25cm*58cm
作品类型:雕塑
作者:张秋阳
作品描述:这是一次关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创作练习,雕塑主体是一个身着博克"卓德戈"服饰的儿童,跳着博克运动员入场时代表胜利的舞步,脚踩一块牛头造型的底座,表现草原人民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创作过程中使用不同着色材料模仿皮坎肩、步裤子和肌肤的质感,增强作品整体效果。
作品名称:《山涧有清音》、《山涧清音情悠悠》、《翰墨雅韵》、《家乡新韵》
作品尺寸:
60cm*60cm*3cm、cm*cm*3.5cm、
40cm*40cm*3cm、40cm*40cm*3cm
作品类型:漆艺
作者:李光耀
作品描述:中国文人雅士,性本爱丘山,常常逃离尘嚣缰锁,徜徉于山光水色,寻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形诸笔墨,便是游记小品。于一丘一壑中融化悠悠情怀,松韵石声、水光云影皆风致宛然。作品以漆为主要媒介,运用各种入漆材料,通过堆漆、刻漆、磨漆、镶嵌、变涂等不同表现手法和工艺,借用螺钿、金银箔料和金银粉料等各种材料,呈现出漆画艺术浑厚蕴藉、五彩斑斓、色泽动感的特质。
作品名称:《街弄——远音》
作品尺寸:cm*cm*4cm
作品类型:漆艺
作者:李光耀
作品描述:此作品为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选取上海城市中的石库门辅以西藏人物为题材,以漆为主要媒介,运用各种入漆材料,通过堆漆、刻漆、磨漆、镶嵌、变涂等不同表现手法和工艺,借用蛋壳、木粉、螺钿、金银箔料和金银粉料等各种材料,呈现出漆画艺术浑厚蕴藉、五彩斑斓、色泽动感的特质。
作品名称:《静谧》
作品尺寸:40cm*40cm*3cm
作品类型:漆艺
作者:李光耀
作品描述:作品释义逃离尘嚣缰锁,寻找山水清音。创作中通过装饰性语言辅以以漆为主要媒介,运用各种入漆材料,通过堆漆、刻漆、磨漆、镶嵌、变涂等不同表现手法和工艺,借用螺钿、金银箔料和金银粉料等各种材料,呈现出漆画艺术浑厚蕴藉、五彩斑斓、色泽动感的特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