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银杏叶 > 银杏叶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贺知章我们都是故乡的陌生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7/16 13:36:25
北京正规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那些年》

麻辣风趣聊历史丨财经视角说唐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著名的《回乡偶书》,作于贺知章晚年还乡之时。他与今天很多游子一样,年轻时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深造闯荡,并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出人头地。然而,异乡生活再繁华,故乡都始终是他放不下的牵挂。于是到了晚年,他决定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可这时他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了故乡的陌生人……

还记得你离乡时的情景吗?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人往往是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才有了“故乡”的概念。贺知章亦如此。

贺知章作过一首诗,题为《晓发》——“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结合贺知章的经历来看,这首诗应作于他早年离别家乡去长安赶考之时。前面主要描写了出发时的情景——钟声从晨雾中传来,船夫在清理船舱,海潮起伏,晨露晶莹,沙滩上有鸟儿飞过,山峰还在云雾里埋藏。而最后一句“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则流露出他对于故乡和亲友的不舍——他坐在船上,回望家的方向,只见故乡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模糊,送别的亲友们也早已归去,于是思念从离开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不过这次远行,或许正是贺知章一生的转折点。史书记载,贺知章三十七岁参加科举,并一举考中进士,而且是有史记载的浙江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而贺知章也由此敲开仕途的大门,从江南移居首都长安。

比起唐朝的很多诗人,贺知章的仕途是颇为顺遂的。尤其是从五十多岁起,攀升速度极快,先后担任四门助教、四门博士、太常博士、朝议郎、户部员外郎、起居郎、陕王的侍读、秘书少监、直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八十岁时升职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这在唐朝一众才子当中,绝对算是仕途上的赢家。

故乡还是你记忆中的样子吗?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除了仕途上的得意,贺知章在长安的生活也很是快活。

他爱喝酒,是“醉中八仙”之一。杜甫写《饮中八仙歌》,第一个就写了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他喝醉酒还爱写字。他和“草圣”张旭是好朋友,二人经常酒后练习书法,写得潇洒狂放,人称“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他还爱好诗文,中宗神龙年间,他与张若虚、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诗文名震长安。李白带着《蜀道难》一诗来拜访他,贺知章读后喜不自胜,当即送给李白一个外号——“谪仙人”,然后拉着李白去喝酒,结账时发现没带钱,当场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抵了酒钱。

不过,长安的日子再快活,贺知章都始终对故土怀有一份牵挂。

公元年,86岁的贺知章,在大病一场后,申请告老还乡。唐玄宗答应了,并为其大摆酒宴,亲自题诗,文武百官连同皇太子都集体为他送行。

于是,贺知章拖着孱弱的身躯踏上了颠簸的回家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再次踏上这熟悉的土地,贺知章已经是两鬓斑白。一别五十载,自己早已变了太多,唯一没有变的,大概就是那一口乡音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孩童们笑嘻嘻地望着自己,问是哪里来的客人。

一句无心之问,却戳到了诗人的痛处。何曾想到,久别故乡,自己竟已成了外人……

这种感觉,恐怕许多游子都有曾体会过。作家十年砍柴就曾在《找不回的故乡》一书中写道:“……我回到故乡,走在曾读高中的县城街道,看到身边一个个人走过,没有一个人注意我,当然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一刹那间,我强烈地感觉到:我成了故乡的陌生人。”

不知离家多年的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刹那?

故乡还有什么,是你无法割舍的?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日,贺知章在家乡的镜湖边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唯有那片镜湖水能带给他内心的安宁。

贺知章留存的诗歌并不多,而他把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留给了镜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首诗写完不久,贺知章便平静地告别了人世。这个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游子,终于落叶归根……

对于故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或人、或物、或景。作家熊培云说,在他的记忆里,最牵动他的故乡之物,是村庄公共晒场上的一棵老树——

“它高大挺拔,有几十米高,不仅给人昂扬的斗志,同样是贯穿这个村庄的几百年历史;它同时也是一种温情,是游子望乡的归所,就像《乱世佳人》里陶乐庄园里的树,没有树,再肥沃的土地也没有灵魂。”

后来,这棵树竟被树贩子以元的价格买走了,熊培云得知后十分痛惜,甚至多年后还耿耿于怀,在很多文章和场合中都会念叨起这件事。

你变了,故乡也变了,但总有些感情是不变的。

未来我们还会有思乡情吗?

传统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乡情怀——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故乡,永远是那个不可替代的存在。疲惫时,她是你的精神港湾;奔跑时,她是你的力量源泉。成功了,她盼你衣锦还乡;年迈了,她等你落叶归根……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早已成为常态,而故乡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有人会质问——故乡所承载的“文化记忆”还会在吗?未来我们还会有思乡情吗?

答案是,一定会的。

物是人非的那个故乡,从客观上已然远去,但那里却依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最后的安全感。纵使故乡渐行渐远,但在每一位游子心里,她将是一条永不断流的长河,流淌在思念的深处……

—End—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在线收听即时互动

非直播时间可回听往期节目

编辑:小小那丨主编:晓婷丨排版:柯研

那些年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今日阵容」

双庆丨晓婷丨王鑫

相关阅读↓↓↓

大唐“公务员考试”中的营销天才——陈子昂

宋之问:有才无德能活几集?

边塞诗人:大唐男儿的诗和远方

王勃:若非他英年早逝,“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或将不是李白

白居易:知足者常乐

“诗魔”白居易:你见过这么拼的天才吗?

刘禹锡: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在“诗佛”王维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矫情

是谁造就了一个这样的杜甫?

李白,我想和你做朋友

李白,我不想和你做同事……

ayamaya

给小编怒加鸡腿!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10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银杏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