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银杏叶 > 银杏叶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普洱茶的传说是茶还是投资圣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6 13:03:30

中国茶传承上千年,像咖啡一样,是以治病救人的面目入世。先是吃茶,真的是吃,然后是煮茶,最后才是泡茶。

山头林立的中国茶,最有趣莫过于普洱。你说它历史悠久,确实有百年古树茶,你说它根儿浅苗不正,也确实从明代开始才有普洱茶(普茶)的记载。但最令普洱茶声名鹊起的,还不是口味和功效,而是钱,白花花的银子。

90年代的普洱茶干毛茶,几块钱一公斤,最多十几块钱一公斤。到,年,上涨到几百块一公斤。19年在版纳老班章,古树茶的干毛茶,收购价超过万元一公斤。

虽然大部分喝茶的人,根本搞不清老班章好在哪里,但高企的价格,确实让普洱茶声名远播,无数拥趸纷至沓来。

于是我作了一番粗浅的研究,专供小白理解,为何普洱茶有如此神奇的光环。

普洱茶是长在普洱树上的吗?

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普洱茶其实很普通,它就只是大叶种茶叶经过前期处理,做成的紧压茶。理论上,任何茶树的叶子,都可以做出普洱茶。用杭州的茶叶也能做普洱茶,用武夷山的茶叶也能做普洱茶。

茶叶就是茶树的叶子,变成什么茶,取决于后期制作的方法,而不是茶树本身。

普洱茶为什么叫普洱茶?

云南有个普洱市,旧称思茅。再往前,清代有个普洱府,雍正年间设立,治所在如今的宁洱市。

普洱在哈尼族的语言里,是水湾寨的意思,和茶叶没关系。雍正设府之前,这里早就有行政机构,并不叫普洱,而是步日。步日,又作部日甸。南诏国置,属银生节度。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大理改步日部。

步日在布朗族的语言中是兄弟的意思。扯出布朗族,事出有因。现在普洱茶最大,最有名,最古老的产区,都在布朗山上。而布朗族,被认为是以前百濮族的后裔,也是世界上最早培育茶叶的民族。百濮族,濮族,濮人,濮茶,普茶,普洱茶,这是普洱茶名称演变说法之一。

单从溯源的角度上,最老的人工培育茶树,野生茶树,中间的过渡种,都在云南。周武王即有濮人献上的茶叶。如此历史悠久的纯血种,自然是历代贡品。这就是明代记载中的普茶。

这些乱七八糟的历史,可以解释普洱茶的原材料确有不凡之处。但,普茶不是普洱茶。

现代普洱茶有严格的定义,原料一定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叶子,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不同级别来采摘。原料经过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成晒青茶。

晒青茶做成普洱生茶,只需再经过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入库,即可。

现在看起来高妙无比的普洱茶,从周武王到唐朝,主要是用来吃的。茶叶配饭,加盐,配肉,怎么都行。这就是餐桌上的一种蔬菜,或者药膳?

虽然云南特产大叶种茶叶,但是当地人在普洱茶价格一飞冲天之前,根本不喝普洱茶,就是趁鲜抓一把茶叶子,简单处理之后,泡水喝。所谓绿茶,即为此。纯天然,不发酵。

当然,你也可以按照红茶,青茶,白茶的工艺把它们做成红茶,青茶,白茶。无非是味道不太好,不如这些原生种在中国大地上开花散叶的后裔们更适合某些做法。著名的滇红就是大叶种茶叶做成的红茶。

普洱生茶,熟茶,与老茶

从这里开始,进入普洱茶的玄幻之旅。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序不复杂,成品都是一个个茶饼,也可以是茶球,茶砖,什么形状都有,但必须都是紧压茶。

制作紧压茶的初衷是为运输方便。商队难行的茶马古道,如果装散茶,一次带货太少。做成紧压茶,才能最大化马队承载能力。地处偏远的云南,一次上供进京,少说月余,耗时良久,不可能让皇上喝到新鲜绿茶。只好用这种方式来尽可能保存茶叶。所谓云南七子饼,即是七个茶饼一提,方便运输。

生茶制作,把茶叶压饼之前,蒸汽熏蒸,不仅软化茶叶,方便塑形,也是消毒的过程。内部紧实,硬度颇高的茶砖,用来当掩体都不夸张,如此处理之后,自然不易生虫。

传说中,风雨交加的茶马古道,日晒雨淋,装茶叶的货柜难免遭受天气侵袭。紧压生茶在漫长的旅途中,因这环境,渐生变化,开始缓慢的发酵。等到了目的地,发酵后的生茶,反而去了苦味,涩味,入口更加圆润。在人工糖极度缺乏的年代,追求所谓回甘,也算是生物本能吧。

因为有了这缓慢发酵的过程,普洱生茶就成了“放的住”的好茶,得了“越陈越香”的评价,好似古董。

现存最古老的普洱茶,应该是故宫珍藏的金瓜贡茶。

年的茶叶,怎么样,牛到天上了吧。据说当年清理故宫库存的时候,有2吨多茶叶,其中很多是普洱茶。可惜,当时国内茶叶减产,这些沱茶被打散,掺到茶叶里卖了。故宫现在也只有一颗金瓜留存。

在我查过的资料里,对普洱生茶的发酵过程,少有说明。无非是微生物菌群缓慢滋生,导致茶叶中的儿茶素,茶多酚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冲泡时的口味。

与红茶这种依靠揉捻破坏叶片结构,发生氧化作用的发酵相比,紧压普洱茶接触空气面积小,茶叶密度高,是厌氧菌起主导发酵作用,结果更复杂难控,耗时漫长。

那干嘛非得发酵呢?喝过一次生茶就明白,虽然的确有追求“茶气”,追求苦涩的茶人,大部分人很难喝习惯生茶的味道。简而言之,难喝!

普洱生茶真的是“越陈越香”吗?

据说专家们对故宫金瓜贡茶的评价是,“无味之味”是贡茶极品。无味之味,哦,喝水不就得了么?

正因为生茶的难喝,需要陈放才能入口,这才有了熟茶。

熟茶古代是没有的。生茶历经年月转化之后,不叫熟茶,叫老生茶。其实它冲泡之后已经是发酵后的柔和味道,但出身决定称呼,不能跟熟茶混为一谈。

现在市售的熟茶,是年之后才有。普洱生茶早期是老茶号在经营,什么同庆号,陈元号,宋聘号,福元昌。这些百年老号早就烟消云散,有些名虽在,人已换。但它们的产品,当年兵荒马乱,去往港台颇多。有贡茶背书的普洱生茶,自然是当时茶人追捧的对象之一。

生茶转化慢,口感差,老字号又已十不存一,市场出现真空,饥渴。于是就有人琢磨,如何能让新茶有老茶的口感,做好了就能喝呢?

73年,在广东人的努力下,终于搞出了“渥堆”技术。所谓渥堆,是把茶叶散堆在一起,人工洒水之后,嗯,沤着。就像,臭豆腐?之后再晾干,筛分。

我这么说,略有不敬。但熟茶的制作,本质上是人工模拟生茶自然发酵的过程,催化发酵,也叫后发酵。这样做出来的普洱茶,口感近似多年陈放的普洱生茶,成品后马上就可以喝。

其实熟茶已经发酵过,是不是做成茶饼,关系不大。只是普洱茶一贯以饼状示人,不好改变。

如果要陈放时间长,当然还是生茶有意义。熟茶如果制作精良,也可以陈放,也有陈化,一般还是有年限限制。太久,又是无味之味了。

可以简单理解,熟茶是追求2-3年陈化之后生茶的口感,时间上少了几年,基本上立等可取,也是用来喝的普洱的主力。

熟茶放久了,不能叫老茶,应该叫老熟茶。如果谁要是言必称老茶,不分生熟,非蠢即坏。

黄曲霉素

由于普洱茶独特的养成工艺,尊重科学的兄弟们,一定会提出,这不就是发霉的茶叶么,黄曲霉素你懂不懂,喝了就死你懂不懂?上次我在朋友圈里嘚瑟几万块的熟茶,有大学同学留言,查查黄曲霉素!

在普洱茶发酵的过程中,确有黄曲霉菌。不过,黄曲霉菌存在,不一定有黄曲霉素。

知乎有云,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黄曲霉素的确是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但现在也的确没有报告表明,长期喝普洱熟茶,癌症发病率增高。

黄曲霉素的生成条件也是有门槛的,并非黄曲霉菌存在,就一定有。

古树,大树,台地茶

普洱茶在水涨船高之后,几万块饼的天价茶也不稀奇。用来喝,也能喝,是不是跟钱过不去?

普洱生茶的自然发酵,耗时长,本身就带稀缺属性,同比类似红酒,白酒。价格要托得住,当然也需要产地,品种,更多的故事来支撑。商业价值,不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打出来的溢价么。

在云南种茶,因为茶树的本性,越老鲜叶越少。一株百年老树可被称为古树,一年不过几公斤鲜叶,做成干毛茶还不到一公斤。普洱茶不知名的时候,要追求产量,人们就放弃了采摘不易的大树茶,古树茶,而是大量种植台地茶。

所谓台地茶,高度不过一人,高密度种植,好维护易生养,产量大。据说当时分家,受宠的子女才能分到台地茶。

在节节升高的茶价下,控产搞稀缺性才是正途。天生有难点的大树茶,古树茶,这才大行其道。至于味道的不同,那都是望文生义,后来编的故事。

在西双版纳,真正的古茶树,并不多。

市面上打着古茶树名头的古树茶,就像满世界的拉菲一样,大半假货。那些追求一棵树上叶子炒制的纯茶就更可笑了。茶农上山一次,来回搬运茶叶,谁耐烦带几十个口袋分门别类地把不同树上的叶子单独存放。即便这么做了,回到家里,一口炒茶的大锅,一次炒上一堆岂不是更过瘾。我说给你开了小灶,3斤鲜叶也烧火炒上一次,能信?

大部分是标称纯料的普洱茶,是蒙傻子,卖故事。你喝的不是茶,是安慰。

山头和产地

普洱茶有名的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易武,冰岛,薄荷塘都是寨子的名字。

据说有人能喝出不同寨子茶叶的不同。我无法用科学解释一座茶山上,同种茶叶为何寨子不同,口味不同。姑且当真吧。

即使有些这些口味不同,也没有质变到茶里生糖。甜不甜的,全靠你品,柔不柔的,全靠你猜。这些感觉如何能对应到价格上,实在列不出公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稀缺性。

好喝,真好喝,值不值那么多钱,最后一个出价的说了算。

普洱茶的采摘上,还有春茶和秋茶。春茶味道比秋茶好,价格也高。可,收购的时候价格不同,卖的时候,如何能分辨春秋茶?像普洱茶这种要么陈放,要么后发酵处理的茶叶,春秋茶叶混在一起,看不出,也尝不出。至少,绝大部分人尝不出。

普洱到底是用来喝的,还是炒的?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有些饭店里喜欢摆上一大块天价鱼翅,以此衬托身价和专业。你说那鱼翅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看的?

中国茶之所以难卖,恰恰是对价值定位含含糊糊。想赚钱又不想说在明处,只好偷偷摸摸。

用来喝的普洱茶,简简单单。无需追求什么产地,古树,年份,以云南大叶种茶树茶叶的产量,做出消费级普洱茶一点都不难。但是没有故事的普洱茶,还有人买吗?买家的贪婪,同样也推动普洱茶故事越来越多。

那些用来炒的普洱茶,的确能赚钱。大厂的牌子只要不崩,随着年份上涨,几乎每年都有新韭菜入场托底。卖茶叶本身可能不赚钱,靠藏茶升值才是个中秘籍。

好的普洱茶什么味?

不管炒作什么概念,包括我犯懒没写的干仓,湿仓存储的普洱茶。好的普洱茶,一定不难喝!

苦,涩是茶多酚感觉,鲜,甜是氨基酸的感觉。霉,那就是坏了。放坏了,不能喝了。

茶汤清亮,红彤彤无杂物,味道柔和入口不难。喝起来没有喝毒药感觉的普洱茶,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几万的茶我也喝了,几十块的也喝了,不同肯定有,孰优孰劣,不知道。价格,别人定,感觉,自己定。不爱喝的茶,再好再贵,用来喝,也没意义。

结论

研究了一大堆资料,看了好多故事。我依然分辨不出什么是正宗老班章,什么是文革砖,正品同庆号,陈元号,但却更喜欢云南的茶。无论是红茶还是熟普,只要认真制作,源自濮人栽种的神奇大树叶子,确能解渴生津。

至于别的那些有的没的,不在本文探讨范畴之内。中国茶,想要追上咖啡,还是少讲故事多做产品,回归喝一杯好茶的初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10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银杏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