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银杏叶 > 银杏叶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桐中年我把三个春天,藏进一片紫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4 13:06:12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82761.html

◎桐中

从县城的老车站出来

我们沿着和平路朝北走

父亲扛着我的棉被衣物

我拎着一个行李箱跟在他身旁

穿过梧桐枝叶的小块阳光

落在父亲的额头

溶化成细密的几粒汗珠

经过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和电影院

和平路的尽头是文庙前的广场

几辆开往乡村的大客车停在广场中央

几个行人围着卖菜心粑和棉花糖的小摊

邮电局在广场西北角的公园路

沿公园路走到北大街

就到了我住读三年的桐中

刚入校时我住在旧教室改成的宿舍

父亲在十几张双层床中找到我的下铺

他铺好床,拍掉我的确良衬衣上的灰尘

“今后靠你自己了,有事写信”

离宿舍不远处,九月的风

爬上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我站在宿舍门口

目送父亲渐行渐远

高二时我的教室搬到半山阁西侧的教学楼

一到谷雨,那里的老紫藤就开花了

每次从紫藤架下经过

我都会驻足不前

没有人知道,我把上世纪的三个春天

藏进了一片紫藤的花瓣

那时候天很蓝

后山小树林的鸟雀

从清晨一直叫到黄昏

入夜可以坐在山坡上看星空

能看到他的白羊座和她的双鱼座

这是我的想象

其实那时的少年都不懂星座

后山在校园的西北

翻过山上的围墙就是党校

从前县城的文物旧筑

大多没有修葺

它们隐居在麻石条路面的街巷

南方的梅雨,将斑驳的时间

涂抹在青砖、粉墙、黛瓦、木门、格窗

我喜欢老街灰头土脸的朴素样子

像那时候的我、我的同学和我的老师

县城以东是龙眠河

我闲时站在岸边

看白鹭在芳草萋萋的沙洲上信步

看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紫来桥

看从桥上走过的方苞、刘大櫆和姚鼐

看流水裹挟着他们的大块文章

一路淙淙向南,投身辽阔的江湖

◎龙眠河

九百年前,李公麟洗画笔

两百年前,姚鼐洗砚

三十年前,在龙眠河横穿桐中的支流

我们洗少年的烦恼

龙眠河还有一条支流

很长,有九万六千公里

当年喝下的龙眠河水

至今仍在我的血管清流见底

我们本是龙眠河的沙子

从紫来桥出发

先入菜子湖,再入长江

三十年,一直在江湖浮沉

一些沙子被大浪淘成黄金

而大多数的沙子,被冲积成沉默的岸

我如今停驻黄浦江岸

已是一粒心如止水的中年沙子

◎同学聚会

来的人不全,只有一半

另一半各种忙

忙,也是不错的借口

没来的同学,有一个走了

他沿龙眠河向西

躲进深山隐身为草木

想讲方言,却有点拗口

一生之中说普通话的时间

已超过乡音好多年

问候校园的古木、旧舍和碑碣

它们是否还记得

从前的我们的青葱岁月

无法原路返回了

一根白发,无论怎么染

也难以找到最初的黑

◎半山阁

光绪二十八年

吴汝纶回乡创办桐城中学堂

学堂的藏书楼名曰半山阁

因其风格独特

被人赞为“凝固的音乐”

我读桐中时

半山阁用于办公

记得有一间屋子

是交学费领书本的地方

还记得有一个窗口

我将从乡下驮来的大米

在那里换成饭票

每次走过半山阁

抬头看见“勉成国器”的横匾

我一下子就心慌起来

手中的书本变得有些沉重

驮过米袋子的肩背

也隐隐作疼

◎银杏树

乾隆三十九年

姚鼐避离京师的嚣尘

辞官返乡,开始教书授业

他在自己的书屋惜抱轩旁

栽下这棵银杏树

后来惜抱轩几经变迁

成为桐中校园一隅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在他的树下乘凉

像银杏的叶子

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读他的诗文长大

最后被岁月藏进银杏的枝干

化作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至今二百四十八年

惜抱先生种在土里的树木

和他种在纸上的文字

活得一样长久

◎后乐亭

我家离县城远

小时候少有机会去那里

读初二那年,我跟父亲到县城

他领我看桐中校园

他一边走,一边讲银杏树、半山阁

还讲姚鼐、吴汝纶、桐城派

我们走累了,坐在后乐亭

教初中的父亲,开始讲他的学生

哪一位哪一年考上桐中

又考上哪一所大学

他扳着手指,一个一个地数给我听

像儿时我坐在他的双肩

一颗一颗地,数夜空的星星给他听

后来父亲也变成夜空的一颗星

我回过桐中几趟

每一次途经后乐亭

仿佛看见父亲还坐在那里

穿着蓝布的中山装

胸前衣兜别着一支钢笔

正对一个少年津津有味地讲着什么

桐城中学欢迎海内外校友积极投稿,为校庆献礼,征文公告详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nxingyea.com/rybw/10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银杏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